(Source:http://gizmodo.com)
前幾天很榮幸有機會回母校,擔任創意概念性產品競賽的評審。
遇到一個十多年沒有碰面的老師,現在已經是系主任了。第一次跟老師同桌吃飯。
"畢業了這麼多年,你們現在回頭看我們的教育,有什麼建議嗎?" 老師問道。
"真的可以直說嗎?" 我心中的抱怨早就累積到可以填滿太平洋了吧。
"你說你說,我們找校友回來也是想多聽聽大家的意見" 這麼多年沒見,老師突然變得很和藹...
"我覺得,很多老師沒有花時間在用心表達跟解釋原理給學生聽,課程的教學方式也很有問題,程式設計應該多讓大家上機實習,而不是在傳統教室裡面用黑板寫程式..." 十多年來的埋怨,一次講個痛快XD
老師不急著反駁,吃了兩口飯,抬起頭,看著我。
"如果我們的教育,沒有辦法讓學生養成自學的能力,而是採用高中的教學方式,那大學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。" 老師這麼說著。
老師沒有正面地回擊我的批評,反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切入,這一個反拍著實漂亮。
是的!由於當年在課堂上常常都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,反而自己花比較多的時間查資料、跟同學討論,整理讀書心得,歸納出自己的學習資料庫,也奠定了日後做教材的基礎。
等等,可是這樣真的是對的嗎?
因為我們要養成自學的能力,所以老師可以不在意學生聽的懂不懂,會不會,只要照著他想講的方式演完就結束了?
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,那我們乾脆都自己看書學習不就好了,課程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?
這些年來,從事資訊技術教育,我最在意的是,一個好的講師,能不能用清楚的步驟,引導學生實作,設計一個個可以Follow的練習,上課的流程,通常是:
- 概念解釋
- 老師示範範例,學生跟著練習
- 出一題變化題讓學生試試看
- 能夠跟著完成範例,得到正確結果
- 大概瞭解範例的步驟,知道各步驟的原因
- 由於瞭解,所以能夠解出變化題
- 能夠用範例衍生出自己想要做的東西
我們越想去提供完善的訓練,但卻養成學生依賴的習慣;
學校給了我不完整的教育,但卻意外地培養了我的自學能力。
亂了!亂了!究竟什麼才是正確的??
有沒有一種教育,可以是有規則、清楚的,但是又能夠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?
我們是在製造訓練有素的碼農,還是在孕育下一代的軟體人才?
老師的一番話,頓時讓我陷入苦思。
我們不能因為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,而忽略了溝通其實是教育的其中一種本質。
我們也不能因為要將學問歸納得清楚,而扼殺了學生發揮創意的空間。
沒錯!其實說穿了,就是"用心"兩個字!
這一記反拍有邏輯的瑕疵!!
當你想要逃避一件事情,你可以創造一百個你不想做的藉口;
當你真心想要完成一件事情,你也可以開鑿出一百個前往目的地的道路!
我們還是可以給學生一份清楚,可以跟隨的教材,但是更重要的,是要引導學生:
不只要學眼前的內容,更要學的是,講師如何整理這些學問的方法!
訓練時間總是有限,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交給你,但是你能不能透過這些內容與方法,自己去學習上課沒有教到的主題!!
老師的一番話,讓我重新思考的教育抑或訓練的意義,這個中午,受教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